要聞
氣象行業基本完成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致災因子調查工作
近日,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2021年度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情況和典型經驗做法。中國氣象局被列入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典型經驗做法”名單,共6個集體、15名個人獲國務院普查辦通報表揚。
全國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交流會召開
6月9日,全國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交流會召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和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總結凝練風險普查成果應用思路,交流實踐經驗,確保普查成果進一步落地見效。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余勇與會。
經驗交流
安徽:讓氣象災害影響更可預估
截至今年6月底,依托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系統,安徽氣象部門已填報18萬余條調查數據、2000余份圖件成果,建立了分類型、分區域、分層級的氣象災害風險數據庫;完成試點縣(區)的普查工作以及全省各災種致災危險性評估圖件繪制,組織開展縣區報告初稿編寫,啟動全省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工作。這些工作,都是為了讓氣象災害更可預估。
重慶:摸清“家底” 成效突顯
自全國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啟動以來,重慶氣象部門按照“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原則,陸續完成暴雨、低溫、干旱、雪災、大風、冰雹、雷電等8種主要氣象災害致災因子危險性調查,全力推進風險評估與區劃工作,指導各區縣氣象局形成“三報告一圖集”(即工作報告、技術報告、氣象災害實地調查報告,以及評估與區劃圖集)和一系列普查成果,為重慶防范化解重大災害風險提供科學依據,并在實際應用中初顯成效。
內蒙古: “新增的致災風險圖太有用了!”
7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氣象局制作《7月中旬天氣趨勢預報》,這一常規動作卻得到了市應急管理部門的好評。原來,這份服務產品中新增了一張赤峰市暴雨災害致災危險性分布圖?!霸谶@張圖上,暴雨災害對赤峰哪個旗縣(市區)的影響最大一目了然,對我們安排防汛物資、提前部署人員轉移太有用了!”市應急管理局綜合防災與救災科科長胡鵬表示。
廣東:普查明底數 應用見成效
全面完成氣象致災因子調查、擴展普查指標的寬度和深度、建立普查成果的應用機制……2021年以來,廣東省氣象部門堅持“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的原則,不斷拓展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在今年“龍舟水”期間,多項重點普查成果被應用到防災減災中,為科學決策、及時預警提供了堅實支撐。
江蘇:因地制宜 打造普查應用地方特色
累計上傳危險性調查數據169304條、評估區劃圖件1223份……截至今年7月,江蘇省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已持續得到應用,在應對春末夏初淮河以北區域旱情、去年第6號臺風“煙花”、開發區氣候可行性論證熱島評估等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